三星堆古遺址分布面積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它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三星堆遺址考古不斷取得重大成果,其中,許多未解之謎也引發考古人員及愛好者們的猜測。
△圖片來源 紅星新聞 彭亮
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許多光怪陸離奇異詭譎的青銅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珍寶。
△圖片來源 央視新聞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文物魅力當然,而云南的青銅文化也獨具風采。云南是享譽世界的“有色金屬王國”,其中,個舊的錫礦產量居全國第一,東川、易門、永勝為主要的銅礦產地,所產的銅色澤如銀,稱為“云銅”,黃金礦則集中在墨江鎮沅一帶,鋅、銀、鐵、錳、鈦等的儲量也名列前茅。
考古發掘證明,3000 多年前,云南就開始冶鑄銅器,徐徐拉開了青銅時代的帷幕。戰國末至東漢初是云南青銅文化發展的高峰期,青銅器在社會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以滇池盆地的“滇國”青銅文化為代表,滇西、滇南、滇東北等地青銅文化百花齊放。
△圓形鎏金鑲石猴邊銅扣飾
△云南銅礦
△李家山博物館收藏物品
劍川縣東南面有一個7.5平方千米的劍湖,海門口遺址位于劍湖出水口。民間傳說很久以前劍湖周圍曾有一個繁華的村落,被稱為“水寨”,后來水寨消失后,又曾出現過一個輝煌的“羅魯城”。1957年、1979年、2008 年間,劍川縣海門口遺址先后進行過三次考古發掘,共出土各類遺物約3000件, 包括陶器、石器、骨角牙器、木器、銅器、鐵器、動物骨骼和農作物遺骸等 8 類,其中銅器共發現44件,證實了該遺址是云南青銅文化發源地。遺址內還出土了制造銅鉞的石范,可以進一步確定這批青銅器為當地制作。
在楚雄青龍河畔的萬家壩古墓群遺址約3000平方米的區域內曾發現了79座古墓,皆為豎穴土坑墓,其中大墓13座。大墓分布在發掘區中部,小墓則分布在大墓兩側,這種以大墓為中心,中小墓圍繞周圍的墓葬分布形式反映出原始氏族部落社會族葬制的特征。萬家壩共出土了隨葬器物1245件,其中銅器1002件,其余有陶、木、玉石等。其中出土的銅鼓有5面,是迄今為止發掘出土的最古老的銅鼓,是銅鼓中最原始的形態,年代上限可以推到春秋時期。萬家壩古墓群遺址如今是楚雄的一個旅游景點,除了一個銅鼓魂雕塑,遺址現場已無更多的古墓痕跡。然而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群遺址,這里還是吸引著不少游客。據當地人說,遺址附近前不久新修了一個停車場,與銅鼓魂雕塑一道,迎來送往。
在祥云大波那村一處公路邊,現代化屋舍間矗立著一座風格古樸的亭子,亭內有一塊石碑,記錄著上世紀60 年代曾在此進行的一次震驚全國的考古發掘。其時出土的銅棺鑄造年代距今2350多年,約為戰國初期,是迄今云南出土的戰國時期最大的單件青銅器,也是我國僅有的保存完整的青銅實用棺。此后,大波那村又相繼出土了銅劍、銅釜、銅鋤等幾十件銅器。然而,對于這個“大頭領所在的地方”,歷史之門才剛剛開啟。
1955年至1996年間,考古工作者在晉寧石寨山先后進行了5次發掘,清理古墓86座, 出土文物5000余 件 (套),以青銅器居多。尤其是1956年的第二次發掘,在石寨山第6號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制“滇王之印”。石寨山因此聞名于世,成為云南青銅文化的中心。
△石寨山原貌
牛虎銅案,一件1972年出土自李家山遺址的青銅器,也把我們拉回到兩千多年前的那個早晨。那是戰國晚期,古滇國王侯逝世,墓地選在江川縣李家山,在貴族的指揮下,奴隸們把長達3.27米的槨安置在墓底,棺槨之間,墓穴的東、西、北三面,隨葬了上百件器物,以青銅器為主。器物層層放置,每碼滿一層器具附上一層土,形成豎穴。陪伴墓主人一起待在棺內的,是銅枕、裝飾品、銅卒和部分兵器。
△《牛虎銅案》
其他文化青銅文物欣賞
貯貝器是所有滇青銅器中最值得說一說的器具,每個貯貝器上都呈現出復雜多樣的裝飾場景。再加上器具背后暗藏的身份象征、商業發展等等內容,使得這個古代的存錢罐意義非凡,成了云南青銅文化的典型代表。
△貯貝器
兵器是滇池地區出土最多的一種青銅器,達上千件之多。僅晉寧石寨山71號墓出土的各類兵器就有70多件,其中,矛皆成捆放置,最多一處放有16捆,表明了戰爭在滇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怎么樣?云南的青銅文化是不是也同樣豐富。打算來一次探尋文物的云南之行嗎?